曾经的房产红利,已如散去的烟花
观点:三次房地产红利,不是普通人的红利,是少数人的资本红利。成就了耳熟能详的时代人物,也给中国的房地产开启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资本泡沫。
引言:这里不讲房地产本身,而是在那个年代,普通人面对时代浪潮不同的价值观和心路历程。从海南资本萌芽到社会福利分房,再到房地产市场化,风云变幻四十年,大潮之上,人生百态。
四合院,筒子楼,大哥大,渴望,过把瘾,外来妹,白娘子,大撒把是风靡那个时代的声影,九十年代初期,留下了铸就一代经典的文化记忆。九四年是国内外艺术的瑰宝之年,然而引领那个时代的不是文化,而是房地产资本市场,本篇仍以电视剧中的普通人经商历程展开。
场景一、要挣钱,到海南
一年又一年有这样一段小插曲,林一达接待港商,听到了几句耐人寻味的话,去年是八八年,按照我们香港人的说法就是发发年,你不要发它也会发,那今年是八九年,就是发够,让你把财发个够。而在港商说出这句话的时候,内地海南房价在1350元/平米,直到九一年是1400元/平米。随着九二南巡讲话,特区实验和住房改革,海南房价在九三年是7500元/平米,遍布着2万多家房地产企业,而林一达便是其中之一。要挣钱,到海南,要发财,炒楼花,下海,是资本追逐时代政策的生意,他们共同的特征是打破了固步自封跟随着那个时代的政策。而海南在一九八八年离开广东后,立省,特区,改革铸就了房地产资本萌生初期的最佳试验场。赶上红利期爆发的林一达回到家和林母交谈,林一达道出了一个下海商人的心路历程。我也喜欢过去的林一达,单纯、热情、努力工作、前程远大,真是环境改变了人,不知不觉就走到了这一步。不是不想过一个安稳的日子,做生意就是这样,当你有一百万的时候,就想有两百万,然后是一千万,一个亿。其实钱对于我来说已经没有实际意义,只是一个数字概念罢了,当你累了烦了不想干的时候,已经来不及,摊子已经铺开了。你欠人家的钱,人家也欠你的钱,这个时候只有咬牙挺下去,要是猛踩刹车,就会车毁人亡。我们不讲房地产在这几年发生了什么,林一达在那个年代的成功不是一个荧屏上的虚构人物,是九二派的一个缩影,是走在变革的前沿,在这次海南房地产市场初试先行的少数人,抓住红利机遇完成蜕变的人生轨迹。
场景二、福利分房最后的时光
一年又一年第二段一段小插曲,林平平回国陪着林一达看房子说出了这样一句话,我回来感受最深的就是,我觉得中国人的消费观念在变化,你看,咋们哪能想到中国人现在也能住这么好的房子,真是不可思议。那是在一九九六年,林一达在经历第一轮海南非理性的房地产炒作破产之后,在政府指引下重新走上了社会福利分房的建设。这时候的房子已是我们所说的第一代八角楼,塔楼,从筒子楼到八角楼,住房质量有了质的跨越。而在这之前的八十年代,筒子楼承载了一代人的生活记忆,上演着锅碗瓢盆交响曲,说到底筒子楼和八角楼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。真正的土地拍卖走向市场化,是在九八年,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,相约九八唱的是香港的回归,不约而至相约的也是商品房政策落地,它从此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,直到今天。
场景三、蜗居时代,疯了的商品房
现象级电视剧蜗居看到了商品房的红利给普通人群带来的苦涩,而那只是发生在房价上涨中期的09年,我们单独展开。
时代背景下几个不同的家庭和几个普通人的生活场景,印证着一个道理,站在风口之上,大象都可以飞起来,抓住了机遇就能改变人生,赶得上红利期成为赢家,思想与选择就像十字路口的指向标,是根本。从改革开放红利,到南下创业下海经商,再城镇化房地产大潮,到互联网产业经济,七八九十年代的我们,亲身经历的红利期是伴随着普通人的生活走过,红利只属于解放思维敢于追逐时代、迎风而立的人
轻松一刻
- 所有评论
上一篇: 愈行愈险,小心谨行